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傲轩小说网 www.axxsw.cc,最快更新唯一战胜国最新章节!

漠化的问题,中华帝国专门将生产兵团调往沙漠边缘,对沙漠进行精心的绿化。

    后世中国也采取了这一措施,把军队调去绿化沙漠,但问题是树木种下去后做个报道,然后就没人护理了,这些树木有的枯死,有的被当地居民为了一些利益给搞死了,可能仅仅是为了那些盆子。

    中华帝国此时则是则是采取多种措施,首先在沙漠边缘地区建立滴灌系统,然后将树木植下,同时在植树的地区建立防沙带,以免这些树木被沙尘淹没。

    同时建立专门的护理队,对这些树木进行管理,出现树木死亡则进行补种,同时防止人为的破坏。

    对于人为的破坏,帝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,破坏沙漠绿化植被,可以进行判刑,力度视行为恶劣程度而定。

    帝国对于这种绿化并未急进,而是打算每年绿化多少地区,首先将沙漠扩散势头阻止,同时年年对沙漠面积进行压缩,最终将整个沙漠包围,尔后彻底的将沙漠绿化。

    滴灌是绿化沙漠的重要技术,而沙漠周边地区可能缺少足够的水源,因此帝国加大力度进行南水北调工程。

    同时帝国还计划,从贝加尔湖,也就是当前的北海抽调淡水。北海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淡水资源,从那里调水是个不错的选择,起码用来供应沙漠滴灌体系的消耗是绰绰有余的。

    另外,帝国已经秘密在渤海建立了一个大型海水淡化厂,这个淡化厂用的能源就是特斯拉电圈作为能源。

    因此,帝国从贝加尔湖调水是必须的,这样可以鱼目混珠,实际上从贝加尔湖抽调供应北方的水并不多,大部分的水都将从渤海抽调,在淡化之后输送给工厂当工业用水使用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些海水淡化厂让人知道也没什么,主要的问题是,中华帝国建设的特斯拉电圈发电厂必须封锁,不能让国民和其他国家知晓。

    就如何发展北方工业群问题,帝国高层进行了多次商议之后,决定建立一种以免费能源为基础的模式。

    主要的问题还是水,工业用水的来源,同时还有工业废水如何处理的问题。

    不管是淡化海水,还是处理工业用水,都必须消耗较大的能源,如果用落后的生产力去发展,那么就不划算的。

    因此帝国开始考虑用特斯拉电圈来为海水淡化、污水处理提供能量。

    帝国将把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集中起来,从而建立排污管道,将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,同时污水处理厂,也处理城市污水。

    每个城市都将建立污水排放的专门管道,甚至是可以把许多城市的污水排放管道连在一起,统一排放到某一个超大型污水处理厂。

    而这些污水处理厂,都将使用特斯拉电圈作为能源。

    “如果说未来没有国家能够给我们打了,那么我们可以把敌人变成大自然,同样是这样的模式,但萧条之后我们以改造大自然的方式来恢复经济。”夏钧曾经在高层会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。

    这也基本上确定下了未来中华帝国的发展模式。

    在有敌人的时候,当经济萧条时,就发动战争来恢复经济。在实在没有敌人可打的时候,就可以与大自然斗争,可以如同战争一般不考虑成本的对自然进行改造,同样能够拉动经济。

    如果考虑成本的话,那么经济也就不可能恢复,因为国家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,实际上用的是国民欠银行的钱,太吝啬的话国民还不起钱,自然也就不能进行下一次刺激消费。

    改造自然的目的,是为了让国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,以及让生产变得更加安全和没有制约。

    “若是真有那么一天,我们甚至可以把黄土高原都改造掉。”阎锡山充分的意识到了这样模式的巨大潜力。

    美国在二战前,便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种方式,在未参战时恢复了十年经济大萧条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。

    实际上,如果将用于战争中浪费的那一部分钱再去建设,那么其发展速度将是无比恐怖的。

    毕竟在大量低息放款时导致经济无比繁荣时期,就会伴随着大量的建设活动。而当经济萧条之后,国家又用国民欠银行的钱去建设一些高成本,但却有益于社会的工程,那么不管是繁荣时还是萧条时,都可能进行疯狂的建设。

    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,实际上维持社会基本消费供应只需要很小一部分人口,而大部分人口,都可以投入到那些建设之中。

    而这些人欠了银行的钱,等于就像是资本版奴隶社会,他们因为需要还钱,所以本质上和奴隶没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以美国的模式来说就是这样的,因为银行是私人的,不是国家的。

    而中华帝国不是如此,中华帝国的银行都是华东集团的,华东集团未来必然要进行国有化改革,同时还将把股份分给国民。

    因此未来中国使用这一模式,只能说是‘组织建设’的模式,并非是压榨式的,但压榨也一定存在。

    如果不压榨,人人都很富裕了,那么谁还干活呢?

    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,人们要达到物质富裕程度,实际上是很容易的,如果没有税收等等东西的话。

    不过一个国家的发展,又离不开政斧的组织,因此税收定然是需要的。

    同时政斧还要组织一些高成本的建设项目,靠一般手段的税收是没有那么多钱的,而且社会不萧条,劳动力成本会很高。

    在中京建设得差不多的时候,中华帝国迁都的议案正式走上曰程。

    杭州此时非常发达,毕竟这里适合发展经济,又是中华帝国的政治、文化中心,不过造成的问题就是过于发达,经济发展与行政发生了一些不协调的干扰现象。

    迁都已是必然。

    加上战略安全等等问题的考虑,帝国内阁和议会都通过了迁都议案,决定于1922年6月正式迁都中京,同时陆续将中央各部门都迁往中京。

    中京经过四年的建设,不管是用水还是交通上都已经比较完善了,具备了成为首都的基础条件。

    对于迁都,杭州市民多数持反对意见,但并未发生过激的行为。

    从各方面来说,迁都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。

    特别是战略安全上,杭州位于沿海,已经不适合作为帝国的首都了。帝国此时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,有巨大的战略缓冲余地可以选择。

    ……一转眼,六月已经到了,中华帝国正式迁都中京。

    中京建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,可以容纳两百万人的恢宏广场,帝国将于7月16曰建军节进行一次盛大的阅兵式,以庆祝帝国迁都中京,以及建军13年。

    这次阅兵式,中国邀请了所有第三世界成员国参加,同时还邀请了世界各国媒体,说白了,这又是中华帝国炫耀武力,向世界秀肌肉的行为。

    大批的帝国国防军开始往中京调集,中华帝[***]部组织了三十万陆军,以及两千架军用飞机参加这次大阅兵。

    除了国防军以外,还有武警、民兵部队。

    那一天,中京广场上人山人海,上百万国民从全国各地赶到中京观看这次大阅兵。

    礼炮齐鸣,军乐奏响。仪仗队首先出场,举着军旗出现在了视野中。

    当仪仗队走过观礼台,齐齐举起了左手。

    这次阅兵式,必然被载入史册。

    因为这次阅兵式,夏钧搬出了原定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纳粹军礼,由于这个时候德国纳粹还未掌控政权,军礼还是旧式的。

    所以夏钧将原二战时期的纳粹军礼搬出,就成了中国特色。

    夏钧在观礼台上,也伸出了左手,45度角伸向天空。

    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