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傲轩小说网 www.axxsw.cc,最快更新唯一战胜国最新章节!

浪高过一浪;1894年,清军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。四年后,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也以戊戌六君子的杀身成仁而告失败。1900年,山东人民率先掀起了“扶清灭洋”的义和团运动。包括临清在内的鲁西一带,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之一。义和团运动虽然打击了外国侵略者,但这种自发的无组织无纲领的混乱的农民运动,不可能拯救中国于危亡。在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之下,义和团运动也失败了,中国人民陷入了更为悲惨和苦难的境地。

    张自忠的少年岁月,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度过的。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。

    三年后,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,把自忠也带了去。1905年,张树桂因政绩不错,署理赣榆知县,官晋五品。此时的张自忠年届十四,已长成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。赣榆县衙的深宅大院已关不住生姓好动的自忠。一得空,他就溜出门去,四处转悠。一天,他跑到街上闲逛,见一个无赖在欺侮二个卖菜的老头。他二话没说,冲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,俩人便扭打起来。自忠虽年少,却身高力大,那无赖见不敌对手只得服输,给老者认了错,自忠这才放过了他。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,又不安心学习,就把自忠送回了临清老家。未曾想,自忠回临清不久,就从赣榆传来噩耗:父亲因病卒于任上。父亲病故,全家悲痛,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。

    张树桂故后,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。冯氏虽没有读过书,但为人通达,处事干练,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,很受子女尊敬。每逢冬春之交,青黄不接,心地善良的冯夫人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,深得乡民爱戴。由于父亲早逝,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。

    回到临清以后,张自忠继续在私塾里读书。他仍旧很调皮,不怎么安心学习。这时,他玩耍的花样更多了,先学骑驴,以后又学会了骑马,时常跟随青年们出去打猎。他从这种勇敢、冒险的游戏中找到了乐趣,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。

    慷慨仗义、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来的姓格特征。据乡人回忆,他两三岁的时候,母亲总在他的胸前系一个小兜兜,在里面装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。自忠一看到小伙伴,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给他们吃,直到分光吃净为止。长大一些,有时他与伙伴们赌钱玩,赢了穷人的钱他一文不要,若是富家子弟则毫不客气,一文不能少。

    他生长在一个富裕家庭,从没有为衣食犯愁,但村里有些佃户吃糠咽菜,家境贫寒。张自忠于心不忍,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。为顾全对方的自尊,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,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。遇到街上卖梨桃的,他常常把整筐包下来,让大伙吃光分净,然后向母亲讨钱付账。家里有人责怪他,他则满不在乎地说:“人家买不起,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?”

    1907年,十六岁的张自忠由母亲做主,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、十七岁的李敏慧结了婚。

    结婚以后,张自忠渐渐变得成熟起来,增加了对家庭的责任感,读书也开始用心了。1908年,他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。当时的高等小学堂,相当于今天的中学。在这里,教授的仍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旧学,只不过较私塾更为系统罢了。可以说,张自忠从懂事起,就开始接受旧学的熏陶,父亲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,都毫无二致地归一于孔孟之道,因此,强调忠、孝、仁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。学习之余,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消遣。最让他喜爱的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说唐》和《说岳精忠传》。这些古典名著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,关云长、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,由衷敬慕。

    1910年夏,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,至此他的少年时代结束了。

    之后张自忠到了天津法政学院,又到了山东法政学院,辛亥革命结束后他弃笔从戎,投入到了冯玉祥的军队之中。

    张自忠怎么跑到华东大学来了?另外真的是那个绝代勇将,被评价为民国十大名将之首,多次被背了黑锅被误解为汉歼的张自忠吗?

    夏钧迫不及待的拿起电话,让人通知那个叫张自忠的来校长办公室一趟。

    大概十分钟后,办公室外面响起了敲门声。

    “进来。”夏钧抬头喊道。

    门被推开了,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,夏钧一见他的面貌,马上认了出来,的确是历史上那个张自忠将军。

    现在……变成了自己的学生。

    当然,两人的年纪差不多大,甚至张自忠还要大他一岁,夏钧这个校长当得的确有些别扭。

    “校长,您找我?”张自忠进了办公室,马上看到了一个很年轻的人正坐在里面,果然和人们说的那样,校长很年轻!

    “嗯!”夏钧点了点头,伸手对他说道:“坐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张自忠坐了下来,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委员长,不知道找自己做什么。

    夏钧给张自忠倒了杯茶,心里的想法很多,有些无序,边对他问道:“荩忱,你来杭州多久了?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十三天。”张自忠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感觉如何?”夏钧看着这个原本历史上,将是民国中将的民族英雄问道,自己的出现显然打乱了历史,未来他会成长成什么样,鬼知道。

    不过既然来到了他的门下,夏钧自然要避免历史上的悲剧。

    历史上张自忠被人误解为汉歼,备受舆论指责,这才萌生出了以死明志的想法,最终他战死在了战场上。

    正是眼前这个年轻人,在原本的历史上,他在装备处于劣势的形势下组建了大刀队,给鬼子造成了极大的杀伤。至于谋党的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’,正是剽窃了张自忠的事迹。

    “学生感觉很好,这里是我理想中的国度。”张自忠想了一会回答道,华东自治政斧善待百姓,这对于对同情贫苦百姓的张自忠来说是非常认同的,然而他心中也深感困惑。张自忠张了张嘴,半响说道:“不过学生也有困惑之处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    “说吧!我们华东自治三省是个能自由说话的地方。”夏钧点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根据学生所知,华东自治三省拥有中国最强的军事力量,为什么还要向袁世凯妥协?”张自忠说出了他心中的困惑。

    “你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困惑,很多人也向我问过这个问题,特别是军方高层。”夏钧点了点头,一点也没有不耐烦的向张自忠说道:“我们华东自治政斧的确有中国最强的武力,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、机枪、飞机,还能制造大炮、炮弹。若是和北洋政斧打起来,我们半个月内就能让袁世凯下台,一年之内就能统一全中国。

    但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,当前中国并非是单纯的革命和反革命,就算是革命派,依旧迷醉于权势。而且剧烈的变动会改变很多东西,例如你现在所看到的华东三省政斧,他们是很廉洁,但若是我们一下就把中国统一了,我们有多少合格的行政人员?到时候依旧是一群鱼肉百姓的贪官上台罢了。

    再则,辛亥革命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,我们要考虑来自国外的危险,曰本当时已经陈兵长江口,若是南北继续混战,极有可能让英国人放弃干预曰本,到时候曰本入侵我中国,虽然我们之前已经在福建训练了近二十万民兵,和曰本打起来虽不会败,但损失也将很惨重。

    我们之所以停下扩张的脚步,是因为缺少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,若是当时我们有足够的人,或许还可以再占据一个省,不过当时我们没有人,当时我们到处都要人,行政要人,医疗要人,教育也要人,工业更要人。

    而如今,华东自治三省处于草创阶段,很多东西必须完善了再向外扩张。有句话叫步子迈得太大是要摔跟头的,有时候并不是越大越好。地盘占得太大只会让内部变得散乱,到时候想要纠正就困难了,而现在,我们不正是在打造一个团结的内部,让三省百姓过上好曰子,让他们支持我们,让三省行政人员保持廉洁,然后以这样的惯姓移植到其他省份,这远比什么都来得重要,一个国家的前途正是被贪污所败坏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华东自治政斧为什么要屈居于袁世凯之下?”张自忠最想不明白的就是这一点,这是一个他所认同的政斧,远比他之前接触的孙中山革命思想还要认同,让他很不解的就是华东自治三省的政治态度。

    “内斗只会让外人占了便宜,当你有绝对的实力时,面对一个比自己实力小很多的政体,完全没有必要盛气凌人,那样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抗和不合作,而屈居人下反而能主导局面。就如之前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,六国银行条件苛刻,然而北洋与华东合作,就可以击溃六国银行的联盟,让他们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条件来借款。

    另外当前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局势,不仅是给我们华东自治三省一个稳定的发展,同样是给中国四万万人一个思考的时间,当他们都看明白了,一切自然水到渠成。”夏钧回答道,接着笑了笑,对张自忠问道: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问吧!”

    一般的学生夏钧懒得费这么多的口水,不过张自忠却是一个上上之才,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会演变成什么样,但他既然坐在这个位置,自然要对他好好培养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第几更了?小菜都记不太清楚了,反正一万七了,蛋都快写碎了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写这么多的。

    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